APT 跟我入侵脑细胞,科技推手,娱乐行业

3月15日在微信上写了创业廿年纪年,没March,May吧。

因为很多事情有结果,很多事情也没什么结果,May喽。

TOTO 19号走了,20号写了《电子游戏到无人驾驶:从虚拟冒险到现实之路”》,想了很多事情,有的已经有了答案,有的还没有答案,有知道答案的,也有不知道答案的,晚上随手点进朋友的直播间,发现自己被贴上了文青的标签……

想想,还是在May之前,找个舒服的姿势,用另一个角度看看廿年~

太多人给贴了标签,外语/电脑/广告/地产/管理/户外/文青/摩的佬/娱乐玩家……

今年给自己在某中文平台上的标签是:
Internet Explorer / Geek / Investor&Speculator
应该算是准确:

互联网历险者(IE,程序是微软备受争议的浏览器,精神是先锋开拓,状态是印第安纳琼斯,情况是坐在沙滩上);

极客(细砂纸磨飞机,废泡沫粘轮船,电焊二极管收音机,徒手刨矿,足劈化石,手搓电脑,系统打死救活,Mac跑Win,Surface跑Linux,软超硬超Crack,手机暖宝宝,cpu硬盘终结者,HTML杀手,不看攻略拿白金);

投资与投机者(放到英语语境下理解着两个词的含义吧,中文深层次能贴近点,应该是做多与做空,并非褒义与贬义的对立,再进一步就是多即是空,空即是多,这个以后再当做个题目解读)

这些标签去掉LoSo啰嗦哲学含义,只有一个词,Tech。(没进餐饮业,不是餐饮业的科技与狠活)

来一起穿越时光,入侵我的脑细胞,如果想多入侵几次,可以多刷新几次,每次都有不同的神经网络,看看为什么是科技。

先从娱乐行业开始吧。

为什么是娱乐行业?这是最近几年被问的最多的问题。

可能你我认知的娱乐行业不一样吧……

你有没有想过,看电影、打游戏、听歌这些“好玩”的事,竟然在推着科技跑?

从第一篇《电子游戏到无人驾驶:虚拟冒险到现实之路”》,像素世界到真实世界,我有了延续这个话题的想法,从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,学习认知,观察了解中去发现,科技发展过程中少为人知的一面,让这些想法,形成一个独有视角的科普观点文章,我会在接下来两个星期里周日和周三发表:

  • 《电影工业——无声胶片到科技魔法》,摄影棚里走出了改变生活方式的科技,周日,3月23日
  • 《唱片工业——黑胶到云端的旋律”》,科技的音符云端,周三,3月26日
  • 《赌博产业——扑克牌到智能科技”》,赌桌上的科技发展力量,周日,3月29日
  • 《成人产业——科技的“地下实验室”》,科技发展的隐秘角落,马斯克发达的公开秘密,周三,4月2日

一起来看这些“好玩”的家伙,怎么玩出了一个科技新世界。前三者,我都从事过相关工作,后二者只能算是消费者,惊讶于12年前拉斯维加斯赌场的动作识别,面部识别,也认真观察了成人产业的科技推动力(这个问题如果心智不全还是不要参与讨论,无意义,这里纯粹只是站在一些行业在合法(美国)范围内,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力)。

4月2日,这个系列最后一篇文章是向25年前4月2日,一个站在浪潮之巅,却不懂产业发展的年轻人,写了一篇骂网的文章,现在就以师长的方式摸摸头:),说一声,u还是太年轻了,too simaple,too young!看看马斯克为什么是马斯克。

不一样的科技知识系列导言:

娱乐行业——电影、色情、游戏、赌博、唱片——虽然不搞火箭,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技“加速器”。它怎么做到的?


首先,它爱试新东西,像个“试飞员”,把实验室的技术先玩熟,比如电影让录音机走进生活,色情网站搞出流媒体。

其次,它胃口大,观众要高清、玩家要流畅,逼得显卡、网速拼命升级——2023年全球娱乐市场超2万亿美元,这需求可不小。

再来,它追求沉浸感,VR、AR这些“黑科技”都是它玩出来的。

最后,它还是个“搬运工”,技术玩熟了就送出去,GPU跑去算AI,面部识别进了机场。


客观看,它在科技发展里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功劳。消费技术像手机、网速,它是“半壁江山”;基础研究像芯片内核,它帮不上忙。

娱乐行业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盈利动机,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,迫使技术公司优化产品以满足其要求,其在消费电子和网络技术领域,娱乐行业的市场需求直接影响技术迭代速度。例如,全球流媒体视频流量2022年占互联网流量的82%(Sandvine报告),其中娱乐内容是主力军。

接下来就来每一个行业都做一个简单了解吧。

by the way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?

by the way,入侵脑细胞,也是电影名称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