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

很驚喜,一直想看到明永樂三年(一四〇五)鄭和刻本,姚廣孝永樂元年做經記的《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》,找了很多中文,外文地區的網路資料也沒有見過全本,隨緣間信手查閱,國家圖書館出版社,2024年6月出版,第一次印刷了這部有鄭和藏書印的經文影印本,一函一卷,感覺很是殊勝。BooK

鄭和,知道的人應該很多,中國大航海時代第一人,如果他再進一步就要改寫地球大航海時代歷史,甚至改寫人類發展歷史。

姚廣孝,道衍和尚,黑衣宰相,明代奇人,也是歷史奇人,估計認識他的多數都是从明朝那些事開始的,沒有道衍,明代歷史將會怎樣?還真不好說。

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,废除建文年号,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,并决定翌年(1403年)为永乐元年,永樂三年,鄭和下西洋前,刻印了道衍做經記的《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》。兩位朱棣近臣,中國歷史奇人刊印經本流布,應該正如道衍所寫:“其所得勝報,非言可能盡矣。”也是幾百年後的我,很想閱覽此刻本經文的原因。

這個版本很特殊,是結合本。起題是(唐)釋不空、(元)釋法天譯,大藏中不空有兩個譯本,但是和這個刻本也沒全部對應上,刻本是不空和法天的譯本結合,暫時沒有發現這個刻本的相关全本經文資料。刻本譯者中元释法天,和宋朝的法天名字相同,宋朝法天是高僧,加朝奉大夫,著名译家。宋代法天的大藏译本中没有这部经文,而元代法天的资料不详,但刻本經咒部份採用的應該是元法天譯本,和唐宋的經文翻譯用語有很多不同,應該是元朝期間的佛教顯密經咒音譯用語也普遍在明朝沿用。

刻本中的聖像,就是影印本序提到的『此種單刊之佛經,最足珍秘。扉畫一幅,富麗精工,爲永樂型版畫之代表作』。這幅聖像也可以區別於後世流傳聖像中,菩薩八臂所持物件。

刻本卷首開篇,高宗御贊的序文,看了幾遍此影印本李致忠老師的序,也沒提到高宗是誰,查閱了一大堆資料,覺得應該是宋高宗趙構,據史書記載,宋高宗趙構曾供奉摩利支天聖像。南下避難時,他於菩薩像前祈禱,希望得到菩薩的庇護,高宗在定都臨安後,將宮中供奉的摩利支天聖像,移至時稱天寧萬壽永祚禪寺(即現在的中天竺法淨禪寺),並專門為其建了一座殿宇進行供奉。刻本中還在正文中刻有紋符,應該是八吉祥的符號。

刻本卷尾,『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,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』刻經記 ,也許是道衍親書,字體同樣端正秀美。

本文只節錄幾篇影印本內容做分享,有興趣的朋友建議購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正本,給出版社多些支持,多些鼓勵,多刊些經年不見的好書。

影印本序

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一卷,(唐)釋不空、(元)釋法天譯,明永樂元年(一四〇三)鄭和刻本。框高二十二點一厘米。御製《序》每半葉四行,行十三字。正文每半葉四行,行十字。無直格。經摺裝。『摩利支』,梵語音譯,意譯爲『陽焰,威光」,初爲南亞次大陸民間信仰衆多神靈之一。佛教興起之後,甄選衆神之中優秀者納入『護法諸天」,於是又有『摩利支天」之謂。『摩利支天』,又作『摩里支天』『末利支天」,或稱『末利支提婆』『摩利支天菩薩』,均係梵名,意譯爲『威光天』『陽焰天』。此天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,境界果位是菩薩第九地之善慧地,其密號是「戰威金剛』,具有隱形自在之大神力。常行於日月之前,爲人消除障難,增進利益,尤能救護兵戈等難。故此經自唐迄元,一再翻譯。唯宋代天息災所譯者爲七卷,其中咒法舆儀軌甚多,且由仁宗御製《聖教序》以冠其首,但流傳不廣。流傳較廣者,乃唐不空譯本。 不空〔七〇五—七七四)又作不空金剛,南印度師子國人。幼從叔父游南海諸地,後出家,十四歲從金剛智三藏學悉曇章,誦持梵經。尋獲南海入唐,於唐玄宗開元八年(七二〇)抵洛陽。開元十二年在洛陽廣福寺受具足戒,時年二十歲。後又往天竺求法,遍游印度,法益精進。天寶五年(七四六)還京師,爲玄宗灌頂,住净影寺。以祈雨靈驗,賜號『智藏」,并賜紫袈裟。肅宗時加號『大廣智三藏』。代宗大曆六年(七七一),表進開元以來所譯經七十部一百零一卷,此經乃其中之一。九年圓寂,世壽七十。追贈一司空」,謚號「大辯證」。

元釋法天,待考。法天所譯咒語,與前譯不完全相同。此經卷尾鎸有『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,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』刻經記,謂『福善一日懷香過余請題』,故告之『李珏問神人稱名而免難,隆祐奉聖像致禮而獲福,况能依佛所說誦此經者哉?」於是「菩薩戒弟子鄭和,法名福善,施財命工刊印流通。其所得勝報,非言可能盡矣』。道衍,乃姚廣孝法號,燕王朱棣座下高僧,頗有謀略。 鄭和(一三七一或一三七五—一四三三或一四三五),雲南昆陽(今晋寧)人。本姓馬,小字三保(又作寶)。回族。曾祖、祖父均嘗赴麥加朝聖,故幼年鄭和就對外洋有所耳聞。明初爲宦官,從燕王起兵,賜姓鄭,升爲内官監太監。

永樂三年(一四〇五)奉命與副使王景弘等率艦隊通使西洋,兩年而返。他『施財命工刊印」此經,蓋與受命出洋有關。據明張輔《明太宗文皇帝實 》卷十九載『永樂元年五月辛巳,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』;

『永樂元年八月癸亥,命京衛及浙江、湖廣、江西、蘇州等府衛造海運船二百艘』;『永樂三年五月己卵,遺中官鄭和等齋敕往論西洋諸國,并賜諸國王金織文綺綵絹各有差』。蓋即在此緊張籌備出洋背景下,鄭和率先刻印此經,以祈求摩利支天菩薩消除出洋障難。此經卷首和卷尾均有版畫。卷首扉畫爲摩利支天菩薩像,妙相莊嚴,布局嚴整,紋飾纖細,刀法暢快;卷尾韋陀像精神尚武,神態自若,服飾綫條更加流暢。明代洪武至建文三十多年,乃政權始定、百廢待興之草創時期,反映在書籍插圖版畫方面極其粗劣,如洪武年間所刻《天丝靈籤》,人物懂具形態,镌刻刀法粗放笨拙,小開本,粗厚黄紙雙面刷印,一看便知乃兵戈初定,物力維艱時期之民間通俗作品(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)。但到永樂、宣德以後,版畫刻則一改洪武,建文時的粗放風貌,呈現突飛猛進發展之勢。王伯敏在《中國版畫史》中稱『此種單刊之佛經,最足珍秘。扉畫一幅,富麗精工,爲永樂型版畫之代表作』。 此經鈴有『長樂鄭氏臧書之印」,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。

李致忠

經文開本還是比較大的,無線裝折文版


摩利支天,二十四诸天之一。

在佛教中為毗盧遮那佛的化身,有隱形自在的大神通力。印度教中豬首人身的光明女神,為藏傳佛教吸納,變為三面八臂的獨特造型,兼有除障及予樂的雙重神職。據說是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,具有極大的威力,在上掌管三十六天罡星,在下掌管七十二地煞星。此外二十八宿皆為其所管。具備隱形自在的大神通力,能救芸芸眾生於危難水火之中,尤能救護兵戈等難。在佛寺的造像為一天女形象,手執蓮花,頭頂寶塔,坐在金色的豬身上,周圍還環繞著一群猪

此菩薩在道教里稱為鬥姥元君,為道教的先天大神,其大兒子和二兒子是“四御”中的“勾陳大帝”和“紫微大帝”,其餘七個兒子就是“北斗七星君”。北斗七星分別掌管著所有人的生辰。

(2024甲辰,明年乙巳,後年丙午,再後一年丁未,九紫離火元年,太歲年,赤馬紅羊年,好書,好書,好書~圖書館真是人才多,有點央視六公主的感覺)


附:

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1 冊 No. 1255a

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

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

如是我聞:

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阿羅漢千二百五十人俱,復有無量大菩薩眾,彌勒菩薩、曼殊室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而為上首,及摩利支等諸天龍八部前後圍遶。爾時舍利弗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右膝著地,合掌向佛而白佛言:「世尊!於未來世,末世眾生作何等法得脫諸難?」

佛告舍利弗:「諦聽諦聽,我今為汝說於此事。」爾時會眾歡喜踊躍。重勸請佛。

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日前有天,名摩利支。有大神通自在之法,常行日前,日不見彼、彼能見日,無人能見、無人能知、無人能捉、無人能害、無人欺誑、無人能縛、無人能債其財物、無人能罰,不畏怨家能得其便。」

佛告諸比丘:「若有人知彼摩利支天名者,彼人亦不可見亦不可知,亦不可捉亦不可害,亦不為人欺誑亦不為人縛,亦不為人債其財物亦不為人責罰,亦不為怨家能得其便。」

佛告諸比丘:「若善男子善女人知彼摩利支天名者,應作是言:『我弟子某甲,知彼摩利支天名故,無人能見我、無人能知我、無人能捉我、無人能害我、無人能欺誑我、無人能縛我、無人能債我財物、無人能責罰我,亦不為怨家能得我便。』此呪有大神力,所作成就,破一切惡。若用結界,百由旬內一切諸惡無敢入者。」爾時世尊即說呪曰:

「南無佛陀耶(一) 南無達摩耶(二) 南無僧伽耶(三) 怛姪他(四) 遏囉迦末斯(五) 摩囉迦末斯(六) 蘇途末斯(七) 支鉢囉末斯(八) 摩訶支鉢囉末斯(九) 摩利支夜末斯(十) 安怛陀那夜末斯(十一) 那謨粹都底(十二) 莎訶(十三)」

「王難中護我、賊難中護我、行路中護我、失於道路曠野中護我、晝日護我、夜中護我、水難中護我、火難中護我、羅剎難中護我、茶枳儞鬼難中護我、毒藥難中護我,佛實語護我、法實語護我、僧實語護我、天實語護我、仙人實語護我。」

「怛姪他(一) 阿羅拘隷(二) 阿囉拘隷(三) 雞栗底(知約反)(四) 薩婆迦囉醯蔽(蔽亞反,下同)(五) 薩蒲跛突瑟䶩(二合)蔽(六) 薩婆伊都波達羅鞞蔽(七) 囉(上音)叉囉(上音)叉(自稱名字)(八) 莎呵(九)」

「奉請摩利支天呪,一名摩利支天身呪。呪曰:

「娜謨囉跢那(二合)跢囉(二合)夜耶(一) 摩唎支唎馱(去音)耶(二) 摩婆(上)帝移沙(上)彌(三) 跢姪他(四) 婆(上)囉(去)梨(五) 婆馱梨(六) 婆囉呵目溪(七) 薩婆(上)徒瑟誓(去二合)(八) 槃(上)馱槃(上)馱(九) 娑婆呵(十)」

佛告諸比丘:「若有人識彼摩利支天菩薩者,除一切障難王難賊難、猛獸毒蟲之難、水火等難。若人欲行此法者,一切法中此法最勝。持此呪者面向百踰闍那,一切鬼神惡人無能得其便者。若於難中行時,晨起誦前身呪,呪一掬水四方散灑及灑自身,若衣襟若衣袂若袈裟角,一呪一結總作三結,即往難中行。連誦前二大呪而行,所有一切事難、軍防主者悉皆迷醉,都無覺知之者。」

佛說是經已,告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、國王大臣及諸人民等:「聞佛說是摩利支天陀羅尼,一心受持之者,是人不為一切諸惡所害。諸比丘!若有人能書寫讀誦受持之者,若著髻中、若著衣中隨身而行,一切諸惡悉皆退散,無敢當者。」是諸四眾、天龍八部禮佛而退,歡喜奉行。

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


又附:佛说摩利支天经,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,简体注音版,這是鄭和刻本的主體選用本(主干節選)。(另:不空譯本有兩個版本的區別,一為顯(普通)用,一為密(專業)用)。本經文中附有儀軌,需要注意本文只作為經文流布及經文初步了解或是文字讀音,更深內容或是解析,應請教大德大能)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