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羽,从什么时候成为了财神?
如是观
初五迎财神,我在微信上发了关帝图像,引起几个好友问问,作了如是解答:
是滴,甲辰,所以是青龙,青龙持笔,持宝珠,持印,关帝圣轮放光,手持春秋,脚踏如意元宝珠玉,青龙偃月刀在背,撸须含目状,谓之关帝圣君春秋鉴奸邪,宝刀镇诸恶,有青龙献宝,钟鼓馔玉不足贵。
少年时学校教阳刻阴刻雕刻时,人生第一个雕刻就是拿块青色香皂,照着明本《绣像三国演义》上的关羽持青龙偃月刀全身像,一刻刀一刻刀,雕刻出了关羽绣像,送给了父亲,时间久远,已找不到这个雕刻了,但印象深刻,因此对关羽像不陌生,但关羽怎么走上神坛,并成为财神爷的,自己也不能全面解释,就找了一些资料,与诸君分享。
- 关帝信仰
- 关公是唯一在佛教、道教都有供奉的神
- 关帝圣君 武财神
- 关圣帝君圣像姿态
- 2024年春节初五 中国新闻社发表的看图说关羽(第2页)
- 附文:福神钟馗(第3页)
关帝信仰
关帝信仰是由古代三国著名武将关羽的形象衍化而来。据《三国志》载:关羽,字云长,仪表威武,武艺超群。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投奔刘备,起兵争雄,成为其属下的忠勇将军。相传,他被困曹营18载,备受曹操恩宠,封汉寿亭侯。但他“身在曹营,心在汉”,对刘备仍然忠贞不二,终于过五关斩六将,回到刘备身边。后来在镇守荆州时,因骄傲轻敌,兵败被杀。明清时,关羽的事迹经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的渲染而家喻户晓。关羽是集忠、孝、节、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。自宋代以来关羽不断受到统治者的加封,宋徽宗封其为“义勇武安王”。元代被加封为“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”。明神宗朱翊钧把关羽列为道教之神,封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。”清代帝王认为,满族能灭亡明朝入主中原是由于“关圣帝君”的神佑,因此对关帝极为崇拜。顺治帝加封其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”。从明至清,关帝崇祀被列入国家祀典。关帝的形象在民间既是武神又是财神,具有司命禄、佑科举、治病除灾、驱邪辟恶、诛罚叛逆、巡察真司、庇护招财进宝等无边法力,受到社会民众的顶礼膜拜,“香火之盛,将与天地同不朽”。
关公是唯一在佛教、道教都有供奉的神
伽蓝菩萨
伽蓝一词来自于梵语的“samghārāma (सँघाराम)”,也音译作“僧伽蓝摩”“僧伽蓝”是宗教用语。“僧伽”指僧团;“阿蓝摩”意为“园”,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,即寺院。菩萨,是守护寺院道场的第一神仙,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。伽蓝菩萨的职责类似于民间保卫局局长,是拥护佛法的善良之神。很多地方的古刹庙宇常把伽蓝菩萨供奉着,慢慢也就成为了护佑人们广结善缘、财源广进、家宅平安的财神菩萨。
关帝圣君 武财神
唐朝时期,关羽手中添了一样东西——《春秋》,将其“忠义信勇”的精神进一步强化,关羽从一介武夫变成了一代儒将。
清朝又曾十次加封,在光绪五年,关羽的封号,被封为“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,旷古未有,令人惊叹。皇帝都如此热心,自然也就影响到老百姓的信仰,人们又让关公再司“武财神”一职。清朝中期,遍布大江南北的商贾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,商贾们为了寻求统一的精神寄托,纷纷将老乡关羽供奉在全国各地的商会会所。加上清政府的大力推崇,和商贾的供奉,关羽武财神的形象则迅速攀升。
关圣帝君武财神又为正义化身,一身正气,能降妖除魔斩杀小人,能除”驱耶辟恶,庇护商贾,招财进宝”。
关圣帝君圣像姿态
关公像有睁眼和闭眼之分,有刀立和刀落之分
关公闭眼和睁眼区别是,雕像的眼睛睁闭与否在民间有着不一样的象征。如果是象征着勇武还有正义的话,关公像一般是睁着眼睛的,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关羽刀下的亡魂众多,身上的血腥味太重,一身都充满着杀气,尤其他那双红彤彤的眼睛。杀伐果断,煞气较重,睁着眼不利于家中供奉,更适合面朝门外,将邪气挡于门外。
如果关羽是象征着吉祥和财运的话,那么关公像一般就是闭着眼睛。
关公拿刀姿势也是有讲究的,如果关公像是立刀的话,放在家中,此宅没有问题,主要作用是镇宅,以求平安富贵;如果是刀落的话,作用是驱邪,把屋子里的邪气给驱散。比如是关公的坐像,他本人不拿着大刀,而是由他的小弟周仓拿着刀的,一般在寺庙中才会有这种类型的人像,家里是不摆放的。
😄
前几天听喜马拉雅的喜马讲书,刚好新介绍了《关羽: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像》这本书,今天记着查阅了一下,简体版资源也不多,简体版是2022年2月出版的,之前没见过。繁体版是今年(2024)8月TW出版的,刚好可以补充很多关于关帝圣君的知识,GOFat也刚好有待开始这部分内容,感觉很奇妙😃
作者 田海(Barend J. ter Haar) 萊頓大學博士,現為德國漢堡大學漢學教授。曾相繼任教於萊頓大學和海德堡大學,2013-2018年任牛津大學邵逸夫中文講座教授。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傳統中國的宗教文化、薩滿文化、當代中國宗教、中國文學等。代表性著作有《關羽:由凡入神的歷史與想像》、《講故事:中國歷史上的巫術與替罪》、《天地會的儀式與神話:創造認同》、《中國歷史上的白蓮教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