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d Of Fortune, 佛教文化(特別是密教)中的財神

佛教文化(特別是密教)中的財神

佛教信徒去除貪慾,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。可是佛教文化(特別是密教)中卻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財神,不免令人疑惑。如四大天王中的毘沙門天,就以「財寶天王」著稱。 佛教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淨的生活,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,因此權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。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城給孤獨長者(Sudatta)供養的祇園精舍,才得以建立僧院,後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,也受到各國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。 佛教的財富有很多種,從修行的過程來說,修行是條漫長的路,行者如果要專心致力於修行,必須事先準備好足夠的補給,以免補給不繼而中途放棄。補給可大可小,如閉關者短者幾天長者數年,需要補給;讀佛學院四五年、抄寫翻譯經典、建立修行道場等等都需要補給。補給除了自己經營所得外,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支持,因此,佛教認為修行的前期,必須先積蓄福德資糧。 從教義上來看,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,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上的苦,但只有智慧才能引導人們真正脫離各種痛苦。因此教義上,智慧被視為最高的財富。 因為修財神法必要具足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心﹕ 「慈」──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。 「悲」──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。 「喜」──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。 「捨」──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平等住。
 

漢地的財神來自民俗信仰不同,藏密財神都是由佛教中的諸佛菩薩化現的,目的是為了使眾生在獲得財寶福德後,驅除貪念,信佛修佛。藏密財神隊伍龐大,他們中的大部分來自古印度的婆羅門教,隨著佛教的傳入而來到西藏,一部分則來自西藏本地苯教的神靈。

藏密財神一般都身兼多職,除護持佛法外,還負責掌管、濟度眾生所有的功利事業,財神與護法神及智慧神同樣受到僧俗的頂禮膜拜,而在漢地佛教就很少有這種情況。

雖然諸佛菩薩都具有無量的福德,都是信徒祈福的對象,但是在緣起上,有些佛菩薩的修證過程、法門與果德,特別具足能成就福德資糧的因緣。這一類的佛菩薩,受到修行者與信眾的禮拜修持時,這一層福德因緣會被特別的彰顯。這些財寶本尊,在顯宗中,原本就存在;而在密宗中,由於修法的需要,數量就更多了,而成為大眾所歡喜禮拜的福德本尊。

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,印度各種民間信仰中的財神如藥叉神(Kubela)、象鼻天(Ganesa)、財續母(vasudhara)等,以及西藏和各地的具有財神屬性的神祇,都被組織起來,並賦予佛教上的涵義,成為佛教的護法或本尊。 財神菩薩以「財寶天王」為代表,是南方寶生佛的化身,雖顯天王的外相,實質上為佛的化身。財寶天王周圍有八路財神(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)的部屬,協助財寶天王救度眾生,以滿眾生之願。 依佛經記載: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,財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願,願護持佛法,並給予眾生財富資糧,令其成就世間法。 財神菩薩是掌管財寶富貴、護持佛法的善神。若想消災解厄、求取財富、增進福祉,只要誠心祈求財神菩薩加持,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財神,顧名思義就是掌管天庫財富之神。 我們所知南方寶生佛實質化現的財寶天王,梵名「畢沙門」──多聞天王,有八路藥叉部屬財神擁護﹕東路持如意寶的黃司庫財神、南路持寶瓶的黃司庫財神、西路持摩尼寶的白司庫財神、北路持寶劍的黑司庫財神、東南路持金刀的黃司庫財神、西南路持金槍的黑司庫財神、西北路持樓房的黃司庫財神、東北路持劍的白司庫財神。而八路財神的右手各持上述之法寶外,左手都各捉吐寶鼠,都騎著與自身顏色相同的駿馬,穿盔甲、著金袍,形狀甚為威武。

藏傳佛教財神的隊伍龐大,來源多方,與漢地佛教截然不同。藏密的大部分的財神,隨著佛教的傳入而來到西藏,在雪域高原安家落戶。在藏傳佛教的行列佔的地位是掌管財富。他們也是成為藏密護法中的一支龐大力量。藏密財神除護持佛法外,還負責掌管、濟度眾生所有的功利事業,財神與護法神及智慧神是一樣的受到僧俗的頂禮膜拜,而在漢地佛教就很少有這種情況了。藏傳佛教把財神分為有”蓮師財神、五姓財神、財源天母、象頭天財神及財寶天王”等等。其中財寶天王是藏密的財神,他的來歷有兩種不同說法。一說由金剛手所幻化的財神,是由薩迦派大師傳承的。

發佈留言